胡因夢解讀意識光譜圖演講實錄

胡因夢:今天我們共聚一堂,來共同探討一下對於所有的人的成長階序都有很大影響力的一個光譜的詮釋,我們可以把這一套東西看成是現代唯識學,因為佛家它是中觀唯​​識兩大學派,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路線來了解的話,可能要花非常多年的時間,才能深入到中觀和唯識的範圍。那麼現代的這些西方的老師,包括克里希那穆提他講的其實就是龍樹菩薩的中道實相觀,而威爾伯或者是任何一個超個人心理學領域裡面的意識研究的專家們他們提供的就是唯識的研究,也就是人類的意識它跟發展心理學、成長心理學融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很簡單的譜系,這個譜系在威爾伯很多書裡都提到過,他最重要的一本書是《意識光譜》,這本書目前還沒有翻譯出來,那《一味》啦,《恩寵與勇氣》、《萬法簡史》,這些書裡幾乎都有提到這個階序的概念,那麼我們今天就把這個階序的概念整理出來。可以說這個意識光譜的階序是佛家的唯識學加上吠檀多哲學+奧羅賓多的整合瑜伽再加上發展心理學綜合起來的一套東西,那這套東西是從人誕生到這個世界,零歲開始一直發展成長的一個歷程,而這個歷程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概念,這個階序不是一層完了又一層這樣的狀態,它是一個迴旋型的上升,它也可能是一個迴旋型的下降,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天之內有可能經歷好幾個階序,或者他這一生的發展歷程中會經歷好幾個階序,但有些人一輩子可能只停留在一個階序,那也有很多人在早期0到七歲的所謂童年的階段裡面有一些心理的創傷或者人格的經驗,這些把他往下拉,造成了他人格的無法統合。這個原因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個光譜的階序中看出來。現在我就帶領大家進入這樣的領會。


    首先,威爾伯提出的這個光譜概念,這個九層的意識光譜圖中間還有一個第十層,但是這個第十層不是一個階段,它是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根本的基礎,我們稱這個狀態為一味,這個一味的狀態實際上是我們每一個人圓滿無缺本自具足的本質,這個本質隨時隨刻都在我們的心底深處,它是一個背景場域,這個背景場域其實時時刻刻我們都有和它聯結的可能性,但是如果這個小我——就是在三歲確立的這個自我,它的重重的思維習慣,情緒反應模式或者是一種慾望的模式,沒有辦法透過知覺或者反觀自照而察覺到的話,那麼這些反應模式就會障蔽住這個背景場域,也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它是第十層,但他不是一個階段,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演化到這個狀態,事實上這個狀態永遠都在我們的意識底端從來沒有失去過。這是首先要建立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就要了解,從第一個階段到第九個階段的確是有一個階序要慢慢發展,而這個發展在某種層次來講它也是一個自我揭露的過程,從自我的角度來講它是一種發展和成長,但是從終極真理的角度講它不是發展和成長,而是我們內心有一個狀態要層層得揭露它,這是必須要了解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不是通過一個刻意的修為去捏造出那個狀態,而是事實上我們內心有不同的階段,我們只是一層一層去發現而已。


    那第一層是(一)感官與生理本能階段(0-7個月)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下一代的人都知道,嬰兒在這個階段發展是發展他的四肢、身體的運用、感官的協調性,所以它是屬於物質和肉體次元的一個發展階段,此乃皮亞傑(認知發展,瑞士心理學家)所謂的知覺動作本能階段,同時也是印度三大聖哲之一的奧羅賓多所謂的生理知覺階段,也是吠檀多哲學所謂的肉身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無法區分自己和外在環境,因為他的自我還沒有建構出來,他還沒有任何分別意識。那麼在這個地方,長年以來,威爾伯和榮格的概念之間一直有一個無法融合的部分,心理學家榮格一直覺得,小嬰兒的這個海洋式的無分別狀態很接近甚至就是開悟者的那個與萬物融合為一的境界,在榮格的概念裡這兩個狀態幾乎就是同一個狀態,但是威爾伯就竭力反駁了榮格這個觀點,因為小嬰兒的無區分的狀態是完全沒有發展出自我之前的非常原始非常初階的一個意識狀態,所以他認為榮格犯了前超的誤謬。那《鑽石途徑》的作者阿瑪斯,他是融合了這兩者,他認為榮格講的也有道理,威爾伯講的也有道理,他認為這個初階的狀態的確非常類似於最後的開悟狀態,並不是截然去區分前超,但是他認為也有這個接續之分,這是心理學界的三位大家他們各自的觀點。在這個階段的嬰兒如果沒有辦法區分自己和外在環境,如果一個小嬰兒這個階段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譬如說受到了虐待,0到7個月的嬰兒照理講說應該是完全被愛的一個狀態,但是事實上在精神分析史裡面,有許多的恐怖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這個階段遭受到了嚴重的虐待,像我的工作坊裡的學員可能都知道,我在工作坊裡就舉過一個案例,是精神分析史裡著名的案例,有一個女性她精神分裂了13個人格,她隨時隨刻會忘記她其他的人格,然後進入到其中的一個人格,過了一段時間又轉換到另外一個人格,她似乎永遠要透過不同的人格和角色轉換,借助這樣人格分裂的狀態來逃避面對自己,那為什麼一個人能這樣不能接納自己,無法面對自己深層的經驗,那是源自於最早期的時候有過受虐的經驗,她的經歷就是在嬰儿期,她的母親用刀子和叉子插到她的陰道裡面虐待她,然後等她大一點的時候,把她放在櫃子裡面用鍊子把她吊到半空中,一吊就是兩三天,不給她任何的東西吃,然後隔段時間再把她放下來,餵給她一些東西。這個母親本身就有精神分裂症,所以這個女嬰小時候遭受到了這些非常非常恐怖的虐待,就形成了她日後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生命經驗,她只有借助分裂成不同的人格才能活下去,但是她後來很幸運的遇到了一位相當不錯的女性的心理治療師,她花了十年的時間慢慢地統合她分裂的這13個人格,最後成功了,讓她統合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格,最後她也結婚生孩子,過起了正常人的生活。這個例子就是在0到7個月的時候,遭受到了不當的對待,導致長大以後的一種嚴重的病症,就會造成內外界限模糊,夢醒不分的狀態,進而延伸出嚴重的病症,譬如自閉症和共生型精神病(2-6個月為共生期),若持續到成年,就會助長抑鬱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對治方法只能使用藥物和精神療養院加以監護。也就是說這樣的生命基本上這一生就廢掉了。所以任何一個生命它在0到7個月的時候都不能受到不當的對待,否則意識的有一個部分就停留在一個意識的地下室裡​​,完全把這個人往下拉,不能達成一種統合。如果在這個階段發展健全,那就能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1-3歲,那凡是有一點心理學訓練的人都知道3歲是一個人確立自我的時期,1—3歲是一個人的情緒和原欲發展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生物本能衝動、感覺、認知、情緒;生命力、欲力、氣、生物能開始發展。自我在這個階段必須區分自己和外在世界,認清身體是獨立於身外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我感,與母親分離。 3歲的時候其實就是要和媽媽分開了,也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有一個獨立的自我,我的身體是獨立的,我在慢慢確立這個自我之後才能發展出一個健全的人格,但是很不幸的是從我本身的治療經驗,帶工作坊的經驗還有很多心理學家治療者的經驗發現,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人在1—3歲的發展階段還沒有完全確立他的自我,也就是說和母親還沒有真正的臍帶切斷,健全得分開來,很多人和母親還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或者是一種自他不分的狀態,健全的疆界感沒有建立,那麼長大之後就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甚至生命重要的決定都是為了滿足母親,或者說母親的情緒和各種心理狀態好像都是我們的,所以有很多心理的投射作用,在自己和母親身上有一種混淆不清的認知。這個階段若是產生問題,譬如長期缺乏關愛或受虐導致挫敗,自我的疆界感就會模糊混淆,進而形成完全自我中心的傾向,就是媽媽是我我是媽媽,兩個人不分,那長大之後進入社會和他人互動時候他沒有辦法有一個界限,他到了一個環境以後,這個環境裡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他自我的延伸。這種人的人格特質就是分寸不清,越俎代庖、到了任何一個場合他這個甲方自行決定一切事情,他不管乙方的感覺和決定是什麼,一切都是以滿足他甲方為需求為重點,對應模式就是永遠希望別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他永遠都想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所以帶有一種嚴重的非常明顯的自戀傾向和自我中心傾向,其實在社會上我們發現這樣的人不少,在我們周圍,朋友圈子裡,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人,那這種人基本是他的結構沒有建構好,這種情緒不穩定的自戀症,必須採用結構建立療法,也就是要幫助他們建立清楚的界限感,讓他們知道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是跟自己無關的,或者不贊同母親的意見不代表自己會遭殃,通常這種人長大成人之後,一直在尋求和他可以形成共生關係的對象,他可能會在精神導師身上尋找,希望和這個精神導師永遠結合在一起,也可能和他相戀的伴侶形成這樣的共生關係,嬰兒式的這些自戀型的需求如果你不能滿足他的話,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其實自戀型邊緣症的人很容易形成兩極症,同時也有自殺傾向,就是用自殺來取寵,用自殺來爭取別人的注意,這是一種取寵和撒嬌的方式。但是是用自毀的手段來達成這樣一個目的。他也可能會血拼,就是不斷的把金融卡刷爆了,錢全都用光了,不斷的在這種躁鬱的情況下滿足他的物慾,有很強烈的情緒不穩定的傾向。精神分析師或者心理治療師在治療這樣的個案時,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很難搞,因為這樣的患者他也有一種能力可以操縱治療師,我們在台灣曾經和一個精神科醫師,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就說他有過一個個案,是嚴重的自戀症患者,他說這個個案的操縱手段非常高明,這個治療師完全被他玩弄於掌股之中,他動不動就要鬧自殺,動不動就像一個小嬰兒一樣鬧這個精神分析師,把他當成父母一樣的,這是在這個階段的問題,假設在這個階段如果發展順利我們就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我們就不會殘留一些精神上的問題把我們往下拉。

 


      下一個階段3-4歲的奇想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面是早期心智的運作形式(早期象徵思考與概念的形成)。這個階段的孩子3-4歲貓狗嫌階段的這個小孩其特徵是自我中心、不自然,相信万物皆有靈,認為人類是宇宙中心、相信語言的神奇性。這個當然也有很多的成年人,包括原始部落這些未開化的原住民,那麼他們的宗教信仰就是相信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土地有土地神,到處都是神。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無法將主體與客體加以清楚區分,充滿奇想,把自我和外在的世界基本還是聯繫在一起的,認為外在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延伸,而且把他的自我特質灌注在外在世界,對外在世界充滿了一種投射作用,換言之就是說,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超人或者是哈利波特,無所不能,眼睛看一下山就可以移動,充滿了一種英雄主義的自戀症傾向。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很多政治領袖就帶有這樣的特質,自以為自己是英雄可以拯救全世界,所以任何一個只有他帶有著過度的英雄主義很自戀的以為自己可能完全改造世界,那還有很多靈修傾向,有幫助人傾向的人,可能也會認為自己可以救贖眾生,傳統的宗教信徒常常有這樣的傾向,經過法師們的鼓勵,“你是菩薩”,這樣一鼓勵之後,每一個人都變成菩薩了,充滿著自戀的,認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其實某一部分仍然是卡在這個階段的,大概3—4歲這個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自戀與自我中心掌控著一切,如果這個階段的焦慮過於強大,為什麼會形成焦慮呢? 3—4歲的小孩他的需求包括溫飽的需求如果沒有得到身邊照料者立即的滿足,就會有一種情緒代謝不良的情況,這種情緒代謝不良就會形成焦慮,內在的焦慮過於緊張的時候,我們的自我就會壓抑這些焦慮的念頭和情緒,而這些壓抑下來的慾望和情緒就是榮格所說的陰影層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過於沉重就會爆發成精神官能症或解離傾向,治療方法是揭露技法。通過一對一的懇談來把患者內在的深沉的焦慮和罪惡感一層一層揭發,患者就可以把早期壓抑的情緒能量統合在一起。好!那什麼叫做陰影層的問題,這是心理學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在座的有人聽不懂的話我請你們放鬆你們的腦波,我會講解給你們聽的,因為你們的場會影響我,對不起。陰影層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大部分的人,如果有一部分的認知是不能接納自己的某一個傾向,比如我不能接受我內在已經存在的情緒和思維的真相,那我們就會把這些被我們否定和壓抑的模式變成了潛意識的活動,也就是不能夠再清楚得覺知到的潛意識的活動,當這些內涵變成了潛意識的活動之後,就是所謂的陰影面,這個陰影層會影響我們的能量找不到出口,被壓抑在潛意識的底端,而這些負面能量並沒有消失,它完全被我們壓在心靈底端,在日常生活之中,透過兩性關係,透過重要的關係互動,我們會逐漸揭露這些面向,如果沒有辦法揭露就會越壓越多,而這些負面的感覺終有一天會在外在世界形成一種遭遇,意外,打擊或者是困境來喚醒我們,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內心深處仍然有很多無法察覺到的負面情緒反應,所以陰影面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去面對的問題,假設在3-4歲這個階段,我們內在被父母灌輸了非常多的概念,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在這個階段已經在給孩子灌輸對錯是非、應該不應該的這些概念,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是要受懲罰的,特別是中國的父母的教育,帶有很多威嚇和懲罰的成分和否定的成分。這些負面的教育很容易讓一個孩子形成罪惡感和焦慮。這些感覺就會在這個階段鬱結在心理深處,那麼長大之後如果沒有辦法遇到一個非常好的治療者,就會帶著這些負面能量在我們身體裡面,就是我們的下三​​輪,海底輪,臍輪,太陽神經叢,都有很多鬱結的能量,當一個人開始靈修以後,開始在身心靈方面下功夫的時候,下面三個脈輪的負面能量如果不釋放的話,很難達成高層意識的發展。如果這個階段發展順利,我們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神話階段(7-11歲) 心智發展的中間階段(又稱為具體運思以及從角色和規則來進行思考的階段),換言之就是說7-11歲我們開始上小學,學校裡會灌輸許多具體的思想,然後我們學會以一種角色的方式去思考,我有老師、有爸爸媽媽,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都扮演著自己的既定角色,然後按照這個角色的規范進行一種日常生活的運作模式,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能轉換成他人的角色和包容他人。可是如果這個階段發展不好的話,我們在會發現許多的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仍然以非常主觀的態度在和別人對應,甚至完全不能換到別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在這個階段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例如你拿一面綠一面紅的球給此階段的小孩看,你把紅的面朝向他,綠的面朝向自己,然後問他說:「你看到的是什麼顏色?」他一定會說:「紅色。」但是你問他:「我看到的是什麼顏色?」他的回答仍舊是:「紅色。」意思就是說他還不能以你的立場來看待事物,也無法轉化成別人的角色。所以7-11歲這個階段已經意識到自己並不能神奇地改變外在世界,他仍然是自戀的自我中心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它的自戀傾向會逐漸降低,自我中心的傾向也開始縮減,轉為以社會為中心的狀態,研究者稱之為隨俗階段,就是隨順著世俗的規範,隨順著世俗社會的思維模式來生活。但是還是因為無法獨立判斷,缺乏內省力,只能毫無伸縮性地追隨世俗準則與角色扮演。所以這個時候很容易被主流社會的概念影響,有的社會會認為某種行為是有罪的、不夠格的、不符合標準的,我們就會把這種規範內化到內心,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種對自己的論斷或者是人生腳本,這個腳本里面一定充滿許多是非對錯的標準,所以很容易形成沮喪、抑鬱、低自尊的傾向,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鬱結許多情緒問題,假設這個階段發展健全就可以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11-15歲的理性階段。此階段的心智開始有能力清楚地進行區分,它開始把上兩個階段的認識方式轉化成了內省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皮亞傑稱之為「形式運思階段」,奧羅賓多稱之為「推理之心」,吠檀多哲學稱之為「心意身」。在這個階段人們開始發展出強大而持續的反觀力,因為可以開始反省自己了,所以就開始產生了第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辦法產生一種健全的哲學上的認知,就會在身份認同上面形成一種危機,這時只有一種治療方法能生效,就是增加內省力或是哲學治療。
    如果這個階段也發展順利,我們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就是威爾伯稱之為「人馬座」的階段,他用了一個占星學的名詞,所謂人馬的階段就是說上半身的人性和下半身的動物性——也就是心智頭腦的理性邏輯的思維能力和原始的慾​​望進行了一個整合,那麼整合之後就會達到一種統觀邏輯的階段,也就是說我們面對某種現象的時候,我們有能力立即看到它的全貌,隨即就能用我們的邏輯頭腦分析和洞察它的真相。知道如何詮釋和認知。這第六個階段是一個人心智發展的最高階段了,也是一個人身心統合的階段了,那據社會學者們的研究發現,這個地球上真正能發展到第六個階段人是寥寥無幾的。大部分的人還沒有能力對任何一個現像作一個統觀的認識,然後用一種清晰的邏輯分析法進行一種完整的詮釋。這個階段出現的心理問題多半都是存在問題,譬如人生的意義、存在的真實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必然會死掉的,這種有限性和必毀性、在這個階段會進行很深的思索,然後主客及生死的對立性等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認為的有一個主體在這裡觀察外面的事物,這個主體和客體的二元對立性是真的存在的嗎?還是這種對立性根本就是一個幻覺,然後你還會對生死美醜陰陽的對立開始進行一種哲學性的思考,如果這個階段的發展出現問題,治療方法採取的是人本心理學、意義療法、完型治療、存在主義心理學、生物能醫學、哈達瑜伽等等。


    假設這個階段發展順利我們就進入下一個階段。事實上第六個階層是一個重要的分野,因為進入第七個階層我們就進入到超個人的階段,在第一到第六還都是在個人性的範圍之內,而從第七個階層開始已經進入超越個人性了,也就是我們可以超越這個小我的範圍了。進入一個更大的場域,我們的知覺的範圍開始擴張,也就是「大自然神祕境界」。也有人說這是「蓋亞」(整個物質宇宙)及「世界靈」的次元。也就是說到第七個階段的時候我們的通靈能力要開始發展出來了,所以我們看西方他用科學在研究人的意識成長的過程裡面他完全沒有否認通靈現象噢。而且也很認真嚴肅的研究這個通靈現像到底怎麼回事。事實上,通靈現象就是超越我們小小的左腦的運作邏輯思考之外的直覺力的發展,也就是右腦的直覺力的發展。也是一個精微化的過程。換言之就是說,如果我們大部分的人沒有超越第六個階段的話,我​​們仍然是在一個肉身的知覺範圍之內的限制在活著,但當我們演化到第七個層次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意識到體內的拙火和能量場,這個時候就有能力意識到外面的場,大自然的場,所以練氣功的人就會明白這是個必經的過程,我們會擴張到這個對場的知覺,進入到這個狀態,我們蓄積能量到一個程度,的確能夠達到瑜伽士或者是薩滿,就能夠控制身心的能量,然後能到達呼風喚雨,兩年前我們曾經到西寧見過一位三十年在山洞裡閉關修行的瑜伽士:秋英多傑仁波切,他是三十年都在山洞裡面修行,他修到一個程度以後,他成功的在靠近玉樹那個地方,讓天上下冰雹。那我們在西方《聖經》裡面看到耶穌基督也可以把食物從有限的變現成無限的食物,這個也是神蹟的展現,這是第七個階段應該有的能力。但是這個階段真正的重點還不是神通力的發展,比較是持續性的能夠覺知到自己所有思維和情緒的意識活動,也就是說這個知覺的延續性能一直維持住。所以這第七個階段開始進入超越大腦皮質層的活動了。這個階段是最容易走火入魔了,克氏也講過靈界是最危險的,因為靈界的眾生是人類的數十億倍,如果你一直卡在這個靈界玩這個通靈的遊戲那就沒完沒了了,那裡面有錯綜複雜的陷阱和現象,把我們卡在一個次元沒有辦法再往上統合,所以這個階段一切的感通經驗都要放掉,都不能執著,然後才能夠成功的​​發展到下一個階段。


    第八個階段精微光明階段,比上一個階段要更精微了​​,上一個階段的呼風喚雨能力好像已經很偉大了,事實上還是粗鈍的,還不夠精細,所以進入到第八個階層更精微了,到這個階段,注意力就不集中在外在世界也不集中在內在世界,換言之就是說反觀自照,不斷地覺知的這種活動也可以放鬆了,也就是西藏密宗所說的大圓滿的修行了,大圓滿的修行連觀也不刻意觀了,但是我們要很長的時間要一直不斷的觀照,直到我們能進入這樣一種次元,這個時候我們的本尊就會現前,每個人都有他的higher self,更高層的我,它和super self(超我)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和那種內化的監督力量是完全不一樣的,而higher self是讓你更自由,內在的空間更大,然後知覺的範圍更精微更深刻更完整,所以到了第八個階段奧羅賓多稱之為「慧心」,吠檀多哲學稱之為「意識身」,佛家稱之為「阿賴耶識」。事實上這個階段已經是聖人的階段了。到這個階段以後人就變得更謙卑,對神通力更不在乎,所顯現出來的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聖人的境界,當我們親近這樣的修行人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非常的平等、溫馨、祥和、充滿著一種非常溫暖的氛圍。


    那這個階段能夠順利通過,就能進入第九個階段,真正的本質開始被揭露了,這個階段叫做自性階段,又稱為無相本體、自性、涅槃、畢竟空、混沌或宇宙深淵、阿因,亦即知覺的根源,都是我們本質之中本質存在之中的存在,也就是基督教所講的神的源頭,當我們進入到這個狀態回歸到自己最深的本源了,然後進入到真真正正的徹悟境界和終極實相了,也就是說到這個狀態已經到底了,但是從第一到第九層我們可能要花幾百世的時間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達到這個第九層次的大徹大悟的境界,所以一個人,對所有非關開悟境界的一切現象的執著都要一層一層的放掉剝落,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發現自己目前的狀態、我們的執著點,仍然聚焦在某一些和開悟無關的狀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用這個九層的意識光譜圖來提醒自己,我目前大概處於這個光譜的哪一個位階,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藍圖,如果我們不知道人生的終極的終站在哪裡,我們可能以為我們買了房子、做了經理了,在世間達成了某種成就或者是令人嚮往的情感了,或者是智力發展到能夠宏觀思維了,或者說我們已經有神通力了,那事實上我們還沒有真正到達那個終點,因為那個終點是個無相的狀態,也就是說所有的二元對立性都消弭掉了,自我的實存感已經沒有了,沒有主體和客體的二元對立了,所以第九個階段才是一個終極的目標。


    我們再看第十,它不是一個階段,這是所有階段的最高目標,也是永遠存在於當下的背景場域。亦即真空與妙有合一,神性與現象世界合一,涅槃與輪迴合一──又稱為「一味」或是「不二神祕境界」。奧羅賓多稱之為「至上之心」(Super mind),佛家稱之為「清淨識」因為這個一味的狀態人人具足,所以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因此也就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如果我們還在追求自己的獨特性,還在追求自己的與眾不同的那種價值和重要性,我們就沒有辦法嚐到一味的滋味。因為一味的滋味裡面沒有任何凡聖的分別,沒有任何高低的分別,因為眾生身上都有一味的境界,所以處於感通階段的瑜伽士通常擁有極大的神力,處於精微光明境界的聖人通常散發的是祥和光輝,處於自性境界的智者和賢者展現的是如如不動的平等心,處於不二境界的圓滿證悟者示現的則是無窮的幽默感。因為人生左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一切想要證實自己與眾不同的需求到這裡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踪了,自我的特質已經沒有了,所以這個意識光譜圖是一個人在身心靈的自我療愈以及人格的發展階段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參考點,如果沒有一個客觀的參照點是很容易卡在從第一到第九之中的任何一個階段,就再也沒有辦法往上統合和往深度探索,這就是威爾伯呈現出來的一個意識光譜圖的概念,它有點像日本人的禮盒,也就是說它最高的層次像一個大的禮盒,下面有一個中號的禮盒,再下面有一個小號的禮盒,還有一個最小號的禮盒,一層包抄的一層,最高的一層包抄著下面八個低階的層次,而低階的階層沒有辦法含納了解高層,但是高階是可以完完整整了解低階是什麼意識層次。這樣一個光譜的概念在這裡我給大家做一個簡介,更多有關超個人心理學理論的探究在《一味》這本書裡有很完整的討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詳細閱讀。下面把時間留給大家,有任何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做一個雙向的交流。
 
陳壽文:因夢老師您好
 
胡因夢:你好,壽文現在是國內很火紅的超個人心理學的研究者,嗯,來,有什麼問題,談一談。
 
陳壽文:因為我是看的台灣版的《一味》,您在台灣版《一味》的序言中,說到過:21世紀有三個選擇:一個是亞里士多德,一個是尼采,一個是肯恩威爾伯。想請您再具體闡述一下這個觀點。然後就是這本書裡威爾伯談到三個途徑,肉體之眼,理性之眼,和默觀之眼,想听聽您的看法
 
胡因夢:威爾伯提出的這個九層的意識光譜圖,有個粗的區分方式:肉體、情緒、心智、靈魂、靈性。前四個層次都還在知覺的範圍之內,到了第五個層次就超越知覺範圍之外了,就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最高的層次了,所以默觀之眼還沒有進入到靈性,它還在靈魂的最後一站,我們要在這一站,用默觀這樣的能力向下含納和包容理性之眼和肉眼的運作,其實和我們剛才講的九層意識光譜圖的概念是差不多的……當然,威爾伯他的一個特質就是:他在20幾歲就有開悟經驗。他不是一個頭腦認知型的學者,他的體證經驗非常豐富。再加上他的妻子崔雅,自從罹患了癌症之後跟她在一起五年的抗癌過程,其實帶給他非常大的考驗和提升。隨著他妻子的治病過程和死亡,使他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對人性的了悟,他在寫厚厚那本書《性生態靈性》的時候,有過三年的閉關經驗,在此期間他對生物最原始的想要和人連結的本能有了更深一層的突破和轉化,所以他和一般學者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在這個世界上揀擇出一位能給我們提供一種宏觀架構的哲學家或者意識研究領域裡面的專家科學家,依循他的架構,需要他真真正正是一個過來人,那肯威爾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有倒帶經驗,他通過禪定看到了宿世的輪迴轉世,同時他還不只是個人性的輪迴轉世,還包括人類集體意識和文明的整個發展史,他在整個禪定過程中全部都看到了,所以他體悟得非常深。這個有點像我們中國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從開悟的角度向下統合所有的知識系統。所以他有一個很高的徹底的辨證能力,他可以分辨出他眼前的這套理論——任何一個學者任何一個哲人,任何一個科學家,他發展出來的這套認知的理論,大概處於這個光譜的哪一個位階,所以這樣一個學者提出的整個觀察事實上是很值得我們探究的。我認為在我翻譯的那麼多書中,威爾伯好是很值得依循的一個理論架構的提供者。那另外一位學者阿瑪斯——《鑽石途徑》的這位開悟的心理學家,我們應該說他有開悟的經驗,但是他有沒有進入到第九層次我們不知道,因為從很多的蛛絲馬蹟之中我們能發現,阿瑪斯強​​調的比較是色彩的原型和本體的經驗,當他談到本體經驗的時候,他談的都是中脈七輪的經驗。那麼阿瑪斯和威爾伯不同的地方我覺得是:阿瑪斯帶學生而威爾伯不帶學生,所以阿瑪斯和人互動的經驗比威爾伯要豐富,威爾伯是一個隱世的學者和修行人,所以他和人的互動之中的某種融通性不及阿瑪斯,可是他的那種大理論架構和阿瑪斯是可以齊頭並論的。
 
問:因夢老師您好,我有個問題就是說,食物對我們的身心發展的影響非常大,當發展到7、8、9層次的意識階段的聖人,他們還會不會受這個食物和物質次元的影響,他們如果吃了對身心不太好的食物,是不是也會覺得很難受?
 
胡:不必說聖人了,連我們自己都已經有這個經驗了,就是拙火啟動的人,在精微化的人,就會非常非常清楚,你每一餐吃的飯,都會決定你飯後所有的身心狀態,包括你的情緒,包括你和人互動的品質,還有你的場的開放度的問題,全部都能決定。所以食物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會發現,古往今來所有的修行人,無論是在心地上面下功夫的人,或者是性命雙修的人,到最後要辟穀,或盡量少吃,或盡量吃的單純,包括藏密瑜伽裡面特別強調要吃單一性的食物,就是說你最好不要混合得太複雜,量不要太大,因為你進入到精微層面的時候,如果食物的量太大、太複雜,在代謝消化的過程中,增加很多負擔感的時候,完全可以把你從高層意識拉下來,所以克里希那穆提他每一餐的飯量不超過一個巴掌,就是一個巴掌,而且他吃得也很單純,當然他是一輩子吃素的,那我不是在這裡鼓勵大家都去吃素,因為有些人的體質是不適合吃素的,不過呢,的確是肉食不能多攝取,蔬菜水果是陰寒的食物,氣大的食物,風大的食物,對某些濕寒體的人來講,這種食物會增加體內的氣,這種氣會往頭頂沖,而造成腦壓或者是胃腸脹氣的問題,它會使人瞬間進入抑鬱的感覺,使腦子的思維遲鈍,也可能造成眼壓過高,甚至是無法安然入眠,記憶力衰退等等的情況,這些都和食物有關。
 
問:嗯,我有讀到過台灣一位張全會醫師的書,他把食物分成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等等的,那我不知道這樣的分類有多少的科學程度我不太了解。
 
胡:我覺得,與其去依循別人的分類法,不如你自己去體會,因為人還是各有不同,這種通則不一定能為你量身定做。
 
問:佛家講的那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不是還沒有達到那個終極的境界,還得繼續覺悟是麼?
 
胡:也可能你有悟,但是是悟後起修,事實上人是悟後起修,那個悟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它也重要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這個悟後起修的過程,你能不能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的每一個當下,覺知得到what's going on,如果你只是為了蓄積能量,保持靜默,遠離大眾,那個自我很容易就不見了,但是在日常生活裡,那個自我隨時隨刻在蠢動著啊,但是你又不能說我用一個方法把這個自我的活動壓制住或者消弭掉,這個慾望都不能有,你只能被動得看:這個自我的活動它怎麼在造作,它隨時隨刻都在造作啊,當它起一個念頭和慾望的時候這個自我就跑出來了,在這個當下我們要知道它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其實你只要知道真相就夠了,就是你一直不斷的知道,一直不斷的明白,發生了什麼,把這個探究和覺察能夠一直延續,其實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實修功夫了。還包括,比如說我講話的時候,這個麥克風的聲音不夠大,我稍微用力講話,這個都是一個暴力噢,這個對筋絡的感覺來講就是一個暴力。意志力就是一種暴力,因為我要鼓起一個意志力來達成一個目標,它就是一個過渡努力的一個狀態,這個狀態就是不夠祥和的。
 
問:那您能談一下無為和無我的關係麼?
 
胡:一樣,無為就是無我,當你有我的時候就不可能無為。
 
問:胡老師好,我是一直有一個……
 
胡:你的健康有問題
 
問:對對,我是一直有一個便秘的問題,很多方法都用過但總是不見效果,今天這次見面會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她讓我來請教一下胡老師。謝謝
 
胡:你過去世是一個哀傷過度的人,你的肺部吸氣的功能不夠,造成你大腸不蠕動,因為肺經和大腸是互為表裡,所有大腸的問題都是源自你的心肺功能,所以如果你的肺已經很弱了,你的氣沒有辦法深入到丹田的,你平常一定要做大量吸氧的運動,比如深呼吸或者是快速呼吸,來增加你腸道蠕動的力量。
 
問:胡老師您好:肯威爾伯說的九層意識光譜是必須一級一級統合才能開悟呢,還是跳躍式發展也能達到那個究竟的層次呢
 
胡:跳躍式是可以的,有些人是前面的問題沒解決就開悟了,但那是非常危險的,為什麼呢,因為開悟以後就性侵害女信徒,因為前面的原欲沒解決,開悟之後就操縱信徒斂財,因為前面的原欲沒解決。前面很多陰影層的問題卡在下面沒有整合上來,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有宗教狂熱現象的大師都有這個問題,就是小時候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問:如果我不進行這種心靈的修持,這輩子是不是會死得很慘?
 
胡:哈哈哈哈哈哈……會不會死得很慘不知道,但是不修行的話,會帶著沉重的慣性模式到下一輩子,讓下一輩子更慘……
 
問:胡女士您好,我想問一個有關李敖的問題……
 
胡:嗯,這個問題不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問:我覺得心理學有個巨大的漏洞,它在進行心理干預時,會屏蔽掉我們內在的那個最根本的超越性機制。也就是佛家所說的那個本體自性所帶來的本真的自我超越。
 
 
胡:超個人心理學就是結合了東方佛道裡面的高層心理學和西方的深度心理學,統合成為了一個真正完整的心理學,沒有任何抵觸,所以精神分析在整個心理學的發展史裡面是屬於很早期的初級狀態,所以你現在真的要學習心理學就直接進入到超個人心理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nt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