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談過貫穿清醒、夢境與深睡的目睹,然而目睹在每一種情境中都可能存在,包括當下你所處的覺知狀態。現在我要運用“直指”的方法,試著引導你進入這樣的狀態。我並不是要將你導入一種不同的覺知或是某種不凡的境界,我只是要指出那個早已存在的、屬於你當下的自然覺知狀態。
     讓我們從周遭的一切開始覺察。請你看著外面的天空,然後放鬆你的心,讓你的心融入天空中。注意天空飄浮的雲朵,並且體會到這麼做並不需要費力。你看著飄浮的雲朵的這份覺知是非常單純、非常自在同時又是自發的。你只需要注意有一份毫不費力的覺知正在覺察著雲朵,同樣的覺知也正在覺察著那些樹、那些鳥、那些岩石。你單純而不費力地目睹著它們。
    現在回過來看著自己身上的各種感覺。你可以覺察此刻身上的任何感覺-------------也許此刻你坐在椅子上的那個部位有壓力感也許腹部有一股暖暖的感覺,也許頸部感到有些發緊----------即便這些感覺是緊張的,你仍然能輕易地覺知到它們。這些感覺出現在你此刻的覺知中,這份覺知是非常單純、自在而又自發的,你單純而毫不費力地目睹著它們。
     現在看著你心中升起的各種念頭,你可能會發現各種不同的意象、象徵、慾望、希望與恐懼,它們都自發地從你的覺知升起。它們升起之後,駐留一會兒,很快就消失了。這些念頭和感覺從你此刻的覺知中升起,那份覺知是非常單純、毫不費力而又自發的。你單純而又毫不費力地目睹著它們。
     現在請你注意:你能看到雲朵飄過,因為你不是那些雲朵,你只是那目睹者;你可以感覺到身體的覺受,因為你不是那些感覺,你只是那目睹者;你能看到念頭的生滅,因為你不是那些念頭,你只是那目睹者;這一切事物從你此刻毫不費力的覺知中自發而自然地升起。
     因此你到底是誰?你不是那生滅的東西,你不是那些感覺,你也不是那些念頭-------你既然能毫不費力地覺知到這一切,可見你並不是這些東西,那麼你到底是誰?
    現在請你對自己說出以下這些話:我有感覺,當我不是那些感覺,那麼我是誰?我有思想,當我不是那些思想,那麼我是誰?我有慾望,當我不是那些慾望,那麼我是誰?
     你就如此這般地推演到你覺知的源頭。你推回到目睹本身,然後安住於目睹中,接著告訴自己:我不是那些感覺,我不是那些慾望,我不是那些念頭。
    這時人們通常會犯一個大錯,他們以為安住於目睹中,就能看到或感受到某種特別的境界。其實你什麼也不會看到,如果你看到了某些東西,那也只是一種客體罷了---------也就是另一種感覺、另一種念頭、另一種覺受或另一種意象。這一切都只是客體罷了,它們並不是真正的你。
      當你安住於目睹的狀態時,你必須領會你並不是那些客體、感覺或念頭-----------你所覺知的只有自由、解脫和解​​放的感受----- -----從認同這些渺小而有限的客體所產生的恐怖束縛中解脫。你渺小的肉體、心智和自我,都是可以被見到的客體,所以它們都不是你的真我或純然的目睹。
     因此你並不會看到特別的東西。雲朵從空中飄過,感覺從身邊掠過,念頭從心中閃過,你能毫不費力地目睹它們---------它們都自發地從你當下那毫不費力的覺知中升起。這種能目睹的覺知並不是什麼獨特的東西,它只是一種浩瀚無邊的自由感或純然的空寂,那純然的空寂就是你,而整個現象世界都是從其中產生的。你就是那自由、開放與空寂,而不是從其中產生的小東西。
     安住於那空寂、自由與毫不費力地目睹中,你注意到從自己那浩瀚無邊的覺知中升起了一些雲朵,那些雲朵是從你之中升起的,你可以品嚐它們,你和它們是一體的,它們似乎就在你的肌膚裡,它們與你是緊密相連的。天空和你的覺知以及你變成了一體,天空中所有的東西毫不費力地穿過你的覺知。你可以親吻太陽,吞下山脈,感覺上和它們是如此的親密。禪宗有一句話:“一口吞下太平洋。”(譯註:禪宗原典為“一口吸盡西江水”)這其實是世上最容易辦到的事,只要主體與客體不再二元對立,內在和外在不再劃分為二,而觀者及所觀之物成為一味時,就辦到了。你明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nt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